王剑辉

2016-10-14 信息来源:浏览次数:字体:[ ]

    天镇,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晋、冀、蒙省区交界处,人称“鸡鸣一声闻三省”,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6万,占农业总人口的25.7%,是山西最穷县之一。2012年财政收入刚突破1亿,这个数十年来不被人关注的国家级贫困县,近两年来却因“天镇保姆”而全国闻名,短短3年间,已成功输送3862名农村贫困妇女充分就业,带动3800多个家庭1.24万人实现精准脱贫,就业妇女每年可以为全县拿回劳务收入达1.3亿元,相当于全县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这些成绩离不开扶贫干部王剑辉。2012年4月,王剑辉从国家人社部来天镇县挂职扶贫,任县委常委、副县长(2016年5月调任山西省大同市任政协副主席)。去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王剑辉作为精准扶贫的典型代表,作了“天镇保姆探索精准扶贫有效途径”的发言,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充分肯定。“剑辉同志事迹感人、成绩显著,精神可嘉”。山西省代省长、时任省委副书记楼阳生这样评价王剑辉的扶贫工作,并号召全省扶贫战线学习他的事迹和精神。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以及新华社内参、《人民画报》《暸望》杂志等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相继作了报道。从中央国家机关到贫困山区挂职四年间,王剑辉同志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不忘初心,铿锵前行。

    一、挖贫根,探寻精准脱贫突破口

    王剑辉认为,精准扶贫路径很多,关键在找准路子,扭住不放,久久为攻,切实形成可持续不反弹的长效机制。在调研中,他发现,“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在天镇农民脑海中根深蒂固。如何让农民走出去,成为王剑辉脑子里时常琢磨的问题。天镇距北京不到300公里,交通便利,保姆劳务市场潜力巨大。为何不发展劳务经济呢?经过反复斟酌、论证,提出“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的工作思路。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为解开大家思想上的疙瘩,他与当地扶贫干部,钻山沟、入农户,坐在炕头上不厌其烦地给贫困群众算增收账。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支“天镇保姆”大军已经形成,并逐渐催生了“天镇保姆”这个家政品牌。从实践成效来看,“天镇保姆”趟出了一条低成本、见效快的劳务培训输出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具有极高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二、转思路,提高传统扶贫新功效

    很多人认为,当前传统的种植养殖扶贫已经走到尽头,起不到什么效果,然而王剑辉却不这样认为。调研中他发现天镇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植养殖维持生计,实现更多人脱贫就要在贫困农民如何增产增收上作文章。为此,他南下江浙,东去山东,北赴黑龙江,求朋友,托同学,四处引项目。引进了苦荞新品种,在4个乡镇开展试点种植1200亩;从山东引进土豆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成功带动农民收入翻番,经农业部门测产亩产9750斤,成为天镇农业历史上的一次科技革命。他计划用2至3年在全县种植10万亩高产土豆,并探索在晋北地区种植二季作物,预计可使农业年增收3到6亿元。为发展养殖业,他从中国轻工总会引进了新型饲料加工技术,在顾家湾村永存合作社建立了生物秸秆饲料加工和养殖基地,并注册商标打造了“边城羴”无公害肉品,成功打入高端市场,使产品价格翻倍增长。这些举措可带动近万人脱贫。

    三、改观念,提升精准扶贫内生动力

    众所周知,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找到贫“源”,穷 “根”。经过调研分析,王剑辉认为天镇之所以贫穷落后,最根本的症结在于部分干部和多数贫困主体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为此,他提出“扶贫,首先是扶观念之贫,其次才是扶经济之穷”的扶贫工作思路,在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创设“科普大讲学”“道德大讲堂”“实用技术培训”,开辟科普宣传阵地,开展“弘德教育工程”,通过各类讲座、培训、冬令营、夏令营、训练营等形式,通过示范村、示范校的典型引领,转变群众观念,弘扬科学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促进民风改善,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看到增收的希望,树立脱贫信心,助力扶贫工作的开展。全县所有师生和半数以群众接受了教育和熏陶。如今,残疾人不再消沉不再等靠要,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自主脱贫的有近百人,实现了从社会负担到自食其力、体现自身价值的精彩蜕变!天镇的民风在发生悄然变化,干部主动作为、群众竞相脱贫的意识在增强。

    四、汇爱心, 凝聚“爱心扶贫”集合力

    王剑辉认为,帮扶脱贫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他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扶贫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以“扶贫济困情暖边城”为主题的关爱贫困家庭大型扶贫救助活动,累计慰问贫困家庭15000多户;争取各类助学资金280多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募集社会善款200万元,为老院改造升级。发起组织了“蓝天健康志愿者行动”2次走进天镇,邀请北京等地医学专家开展义诊义治和技术培训。他动用所有的社会资源,累计募捐到的资金物资达2500多万。

    四年时间,在扶贫的大舞台上, 他在基层历练成长,完成了从“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变,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我们无常感知。但他放弃了国家部委的工作,选择留在了山西,为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就是一个扶贫县长的百姓情怀!

(编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