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振兴的乡村,梦想的舞台——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侧记

发布人: 陈雪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7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振兴的乡村,梦想的舞台——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侧记

2021-10-27 11:36:55

金秋十月,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脚下的稻田满目金黄。稻穗低垂,碰撞出丰收的声音;丹桂飘香,传播着乡村的新韵。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业农村基层,多年如一日深耕农业农村,他们“有三农情怀、有创造智慧、有引领能力、有突出贡献”,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他们的名字叫“中国新农民”。

公开事项名称

振兴的乡村,梦想的舞台——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侧记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1-10-27

制发日期

2021-10-27

金秋十月,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铜官山脚下的稻田满目金黄。稻穗低垂,碰撞出丰收的声音;丹桂飘香,传播着乡村的新韵。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农业农村基层,多年如一日深耕农业农村,他们“有三农情怀、有创造智慧、有引领能力、有突出贡献”,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他们的名字叫“中国新农民”。

10月24日,1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新农民”把自己的故事带到了铜官山,与三农领域的专家一道,在这里分享田间地头上的酸甜苦辣,在学习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通过故事会的舞台展示自己、凝聚人才,激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时代唤英雄,振兴待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认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需要很好的研究、需要实践的检验,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步一步地往前推。

在常熟市海虞镇七峰村村民的眼中,七峰村党委书记程刚就是那个来到村里的人才,他带着村子从路都不好走的山沟一步步发展成文旅融合的网红村。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渠道拓宽了,年轻的村民们也开始返乡创业,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茶馆。“离土不离乡、在家也赚钱”的生活让村民徐惠英脱口而出:“希望你带着我们一直走下去。”

“无论农业、还是农村的现代化,都要现代的农人来作出建设。”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程刚身上体现了“中国新农民”的四个特质:有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意识、有责任感。

程刚的责任是七峰村的百姓,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的责任则是每个人的饭碗。年产两亿斤粮食是什么概念?“我每年生产的粮食可以堆起一座铜官山!”吴华平形象的比喻引起现场观众一片惊叹。从2005年坚守至今,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的吴华平才有底气说出:“中国人的粮食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新农民的手上!”

土生土长的农民可以出人才,城里的新生力量也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县玉米科技小院在读博士沙野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科技小院的师生不仅要搞好自己的科技研究,还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年轻科研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扎根农村。”

用好新技术,振兴有未来

数字的力量有多大?河南省洛阳市中科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迪说,“数字”可以让农业生产“零经验”、让高素质农民更会种地;甘肃金昌市最田乐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斐说,“数字”可以让绿了荒漠的南瓜卖出品牌、卖上好价;山东烟台博士达苹果产业园创始人张鹏义说,“数字”可以种出可溯源、能召回的物联网苹果,育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带富一方百姓。

新农民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在农业农村这片大数据的蓝海,除了要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还要学会使用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信息科技这两年发展很快,与农业深度融合之后对农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数字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之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加速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表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数字技术会继续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包括发挥互联网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就业的作用,统筹资源继续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县,运用数字管理的手段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和使用,科学规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与数字应用推进多规合一,加强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台上讲得真挚,台下听得认真。湖南湘潭“农村妇女抱团闯市场的领头人”彭水平、任秀波带着家乡黑龙江绥化的五谷杂粮“下江南”、李彪“让四川成都‘新村民’融入城乡发展”、刘长虹与父辈“两代人、三十年,给大闸蟹安个家”……一个个接地气、富个性、有特色的故事吸引着村民和附近游客的注意力,开放式的会场围了一圈又一圈的观众。

当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林莓莓农场创办人林亚萍讲到如何为了农业后继有人,给年轻人做培训时,在会场旁驻足聆听了许久的海虞镇居民夏建良忍不住感慨地说:“说得真好!看看今天的铜官山,乡村环境好了,村民能赚到钱了,外面的人都愿意来了。”榜样的故事和着桂花的香气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观众的记忆里,也吸引着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宇恒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