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普洱市集中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发布人: 张志银

来源: 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13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洱市集中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2022-01-13 10:59:11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普洱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努力把普洱建设成为兴边富民示范区。

公开事项名称

普洱市集中资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2-01-13

制发日期

2022-01-13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普洱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努力把普洱建设成为兴边富民示范区。

抓规划,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新年伊始,普洱市召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工作推进会,提出用3年时间将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普洱市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坚持点线面结合,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坚持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提出达标型、示范型建设类型,严格按照一次规划、一步到位、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小康村。普洱市于2021年3月启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按照每个村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要求,4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总投资13.2亿元。

让乡村振兴的一个个“盆景”成为一片片“风景”。普洱市认真研究不同特点的乡村实现振兴的思路和措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出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拟创建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园3个、市级示范园5个、县级示范园2个,实施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个、精品示范村43个、“美丽村庄”198个。

强产业,着力培育绿色食品基地

普洱市坚持以打造“三张牌”为引领,做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绿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乡村振兴。以绿色有机为主线,加快建设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和中药材、水果、蔬菜等五大产业,建设五大绿色食品基地,全域提高基地化层次和水平。

依托产业基地,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强村。

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者吉村,只见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沿着川河坝子铺展开来,分布在者吉、都拉、大营、中所、者孟5个村52个村民小组。2021年,蓝莓基地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优质早熟蓝莓产销量4000吨,销售额达3亿元。蓝莓种植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蓝莓采摘季节,1亩蓝莓地需要约上百个工人采摘,成为村民们家门口的“车间”。2021年,公司支付给每位村民的务工收入达3万元左右。

如今,普洱市“一村一品”乡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产业形态更加丰富,特色品牌日益壮大,涌现出一批茶叶村、咖啡村、肉牛村、蔬菜村、水果村等产业特色村寨,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开发生态资源,建设乡村旅游文化名村。古道悠悠,小桥流水,茶马古道上的古驿站那柯里村人气十足。通过发掘马帮文化,保护村寨风貌,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旅游村寨,那柯里由2007年前的3家农家乐发展到现在的26家,还有9家民宿客栈、5家民族手工艺品店、4家茶庄,一年下来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全村年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普洱市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以拉祜歌舞为特色的老达保村、以烤鱼美食为特色的曼歇坝村、以古茶林文化景观为特色的景迈、芒景等一批特色村寨正在成为网红村寨。

打基础,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深冬时节,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绿意盎然。茨竹林村委会主任曹加顺正在查看生态茶园的情况,他要确保合作社成员在基地管理和加工制茶上达到绿色标准。茨竹林村共有8000余亩茶园,茶产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合作社坚持生态标准化管理,重点打造古树茶、老树茶、有机茶、生态茶4个产品。”曹加顺说,通过成立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响“老安寨”茶品牌,带动茶农致富。

同时,茨竹林村利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厂房和生产线,引进茶企合作开发茶产业。“通过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我们村里通过收资产管理费、出租厂房和生产线的租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曹加顺说。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普洱市制定村集体经济3年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产业型集体经济,全市54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其中346个村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普洱市扎实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对各村(社区)现有主体产业、拟发展特色、人才需求方向等深入调研摸排,建立人才库和全市1054个村(社区)人才需求清单。持续开展“领头雁”培养工程,建立优秀青年档案,依托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着力培育乡土人才,加强本土人才回引。落实“导师帮带”制度,对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回引人才开展培养帮带,强化实践锻炼。

这些天,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普洱分校正在制订新一年度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按照技能和学历双提升目标,去年该校承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共培训来自10县(区)乡村产业带头人等73人,市、县(区)两级农广校共培育2400余人。普洱市农广校负责人陆显荣说:“学员们在农村已经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将学员分为产业养殖组、茶咖产业组、经济林果产业组等,去年我们重点开展了电商直播运营等课程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技能补短板,做到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