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

发布人: 张琼文

来源: 燕赵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20-09-18

字号:[大] [中] [小]

微信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

2020-09-18 13:05:15

1937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并迁往阜平,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48年,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驻扎阜平40余天,在这里修改完成的“五一口号”发往全国,响彻中华大地。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烈,见证红色土地新征程,8月底,记者一行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追寻晋察冀边区的故事。

公开事项名称

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

索引号

制发日期 : 2020-09-18

制发日期

2020-09-18

1937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并迁往阜平,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48年,毛泽东率领的党中央驻扎阜平40余天,在这里修改完成的“五一口号”发往全国,响彻中华大地。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先烈,见证红色土地新征程,8月底,记者一行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追寻晋察冀边区的故事。

烙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接连几天的降雨,天突然放晴,阳光射在晋察冀边区纪念馆院内的松柏上,让墨绿色的松柏树更加郁郁葱葱。因为纪念馆恰逢闭馆,馆内没有人,只有工作人员在穿梭忙碌着。

胡月是纪念馆一名讲解员,是个90后,她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和讲解。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并没有让她觉得有一丝枯燥,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的每一桩每一件事都深深感染着她,同时传递给来往的游客,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山西宣告成立,11天后,晋察冀军区机关迁往阜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勇挺进华北抗日前线。随后,在聂荣臻和彭真等同志领导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应运而生,这是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也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法令,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敌后抗战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晋察冀边区创立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和完善的架构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因此,晋察冀边区被毛泽东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在夺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多次对日军围攻展开殊死搏斗。“边区军民以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于晋察冀边区的各项建设中,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共产党员和八路军以崇高的精神和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和激励着边区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也赢得了边区人民的信赖和拥护。”胡月介绍道。

如今,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迎接着全国各地游客,馆区总占地面积255亩,主要参观景点有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红色文化雕塑区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详尽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追忆

“五一口号”从这里发出

从展览馆出来往北,直行二百米左右,推开两扇小木门,一座小院矗立其中,小院内一排排土坯房映入眼帘。1948年,中共中央由陕北迁往河北,毛泽东在进入北京前,正是在这座小院中住了40余天,为最终夺取全面胜利夯实了基础。

走入小院,一棵有着百年历史的高树依旧繁茂。大树东侧是一个电话房,当年就在这里一束红色电波发往全国,“五一口号”传遍华夏每个角落,使得饱受创伤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1948年国际劳动节前,中国共产党决定以纪念口号的形式向全国发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五一口号”初稿很快起草出来,送到毛泽东的案头。经过仔细考虑,他将“五一口号”初稿第五条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将第二十三条划掉;将第二十四条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样,修改后的“五一口号”,一共23条。

同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被称为城南庄会议。会上决定,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布《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如今在小院的电话房中,布置了一张桌子和一个电话,讲述着“五一口号”诞生的过程。

新生

脱贫攻坚奔小康

城南庄镇马兰村深藏在阜平县西南部大山深处,“闭塞、贫穷”曾是该村的标签。村里69岁的王士平儿子因车祸去世后,他和老伴及15岁的孙子共同生活,家庭贫困。王士平说,家里的两亩多地流转给了养猪场,每年收入2000多元;家里作为贫困户无偿入股香菇种植大棚,每年分红2470元;阜平县扶贫办帮助他家贷款10万元,入股阜平县国有公司,每年分红5000元;孙子上初中还有补助。“这是以前想不到的,现在知足了。”王士平说。

龙泉关镇顾家台村香菇园区里,马秀英正在冷棚里忙碌着。两个棚3万多个菌棒,帮助马秀英脱贫致富。2015年,阜平开始动工兴建蘑菇大棚。尽管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仍有许多农户不敢尝试。马秀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是村干部,这事儿得有人带头,再说家里穷得叮当响,要是成了自己也受益。”马秀英说。第一年,她赚了一万多块钱,引得乡亲们羡慕,接下来的奋斗带给她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小蘑菇为当地打开了扶贫大思路,为山区百姓蹚出了更多致富门路。

王士平、马秀英是昔日阜平县贫困人员的代表,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一组数据见证了阜平的发展:阜平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81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83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4.4%下降到0.45%;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9844元,是2012年3262元的3.1倍。

2020年2月,河北省政府正式宣布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6月,阜平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稳定脱贫条件。

同时,易地搬迁改善生活条件、教育和健康保障政策落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被激发起来了,田间、大棚、手工业厂房热火朝天,村里没有了闲人,一派忙碌景象。全县已有近5000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的人气越来越旺,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坚定,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更加充足。“咱又找回当年分田到户时那股干劲了。”阜平镇大道村脱贫户赵连培钻进果园干得正欢,“在家躺着一辈子受穷,好日子还得靠自己干!”(记者田媛媛 通讯员李秀芹)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习近平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关于构树扶贫工程专项评价项目承担机构评审结果公告

丽江市以项目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我区日前出台政策——管好扶贫项目资产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额超千亿”?官方正式辟谣